国足帅位悬空120天,别再骂足协了,真正的病根是这个死循环

整整四个月,120天,国足主帅的帅位,就这么悬在半空中,成了一个圈内人尽皆知的笑话。当日本、韩国这些老对手们在国际比赛日里真刀真枪地热身、磨合阵容时,我们的国脚们,竟然连集训的通知都没等到。眼瞅着世预赛的战火又要烧到家门口,我们却连个带头大哥都没有,这种感觉,憋屈不憋屈?每一次都说“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”,现在倒好,时间大把的有,但我们把主教练给“弄丢了”。

很多人都在骂,说足协办事效率太低,拖拖拉拉。但这口锅,如果全甩给足协,恐怕也有点冤。国足选帅这摊子事,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“请人吃饭”的问题,它已经陷入了一个近乎无解的“死循环”里,这才是拖了四个月,依然一地鸡毛的病根所在。

这个死循环的第一环,就是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错位期待。我们来看看足协那个选帅标准,虽然嘴上说放宽了,但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:得有国际大赛经验,得熟悉亚洲足球,最好还得便宜,而且来了就得保证出成绩。这不就是想花买夏利车的钱,去请一个开F1的司机,还要求他开着夏利上赛道必须拿冠军吗?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。

现实狠狠地抽了我们一耳光。有点名气的教练,谁愿意来趟这浑水?年薪动辄几百万欧,咱们现在勒紧裤腰带,真给不起。就算有哪个教练真不差钱,图个挑战,人家经纪团队一打听国足这环境,立马就得把人拉走。这已经不是“烫手山芋”了,这简直就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煤气罐。你看看当初里皮,带过世界杯冠军的顶级名帅,最后被气得在发布会上直接开炮,说球员没荣誉感、没斗志,然后头也不回地辞职走人。连里皮都镇不住的场子,都带不动的心气,你让其他洋帅怎么想?接手国足,大概率不是执教生涯的新篇章,而是职业污点的墓志铭。

这就是死循环的第二环:信任崩塌。我们不信任洋帅能立马点石成金,洋帅更不相信我们这片土壤能让他安稳地搞战术实验。卡纳瓦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国庆假期足协的人都追到米兰去了,诚意不可谓不足,但最后呢?人家扭头就去了乌兹别克斯坦。为什么?因为那边给的或许不只是钱,更是一种确定性,一种“我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干”的权力。而在国足,主教练上面有多少个“婆婆”,要应付多少足球之外的事情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
所以,当“高水平洋帅”这条路因为“钱”和“信任”这两个坎,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时候,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被耗过去了。亚洲杯就在眼前,选帅这事,已经不是“迫在眉睫”,而是火烧眉毛了。

那么,破局点在哪?或许,我们得把目光从那些光鲜亮丽的“洋面孔”上,暂时挪回来了。说白了,就是得考虑咱们自己的“土办法”——启用国产教练。

我知道,一提到国产教练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行,是“矮子里拔将军”。这种想法很正常,毕竟我们被伤过太多次。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,所谓的“不行”,也得分两头说。洋帅有洋帅的好,战术理念先进,见识广;但国产教练,也有国产教练在当下这个烂摊子里,无可替代的优势。

最大的优势,就是“无缝衔接”。一个外籍主帅,从上任到真正摸清球队情况,了解每一个球员的技术特点和心理状态,没个小半年根本下不来。他需要翻译,需要磨合,需要去适应我们独特的人情世故。可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时间。而国产教练呢?比如很多人提到的高洪波指导,他对这批国脚,甚至下一代的球员,熟不熟悉?太熟悉了。谁是哪的人,什么脾气,谁状态好谁状态差,谁能捏合在一起用,谁天生就八字不合,他门儿清。这种熟悉,能让他省掉大量的磨合成本,来了就能直接上手干活。

emc易倍体育平台

再一个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“镇得住”。现在的国足,缺的真不是什么世界最前沿的战术思想,我们缺的是一股气,一股血性。球员在场上敢不敢拼,是不是真的为胸前的国旗在玩命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高洪波指导是什么身份?他现在是足协副主席。这个身份,让他去当主教练,就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打工者”了。他能镇得住更衣室里那些形形色色的“大佬”,能把管理层和球队拧成一股绳。哪个球员敢在他面前耍大牌、出工不出力?他有足够的权威去整顿。这恰恰是很多洋帅来了之后,最头疼也最无力的地方。

当然,启用国产教练,像是邵佳一、肇俊哲这些少壮派也好,还是请高洪波这样的老帅再次出山也罢,都算是一种“没办法的办法”,甚至有点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味道。但这可能是我们跳出那个“选帅死循环”的唯一机会。与其继续在无尽的等待和扯皮中浪费时间,直到亚洲杯开打前仓促找个“临时工”,还不如现在就下定决心,用我们最熟悉的人,打一场我们最输不起的仗。至少,我们能把命运,重新攥回到自己手里。
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